学八字命理,格局之关是难以回避的,有些人说不用格局,只是因为不懂格局,用而不自知。对于初学者而言,更是会被眼花缭乱的格局术语迷惑,格局无疑是子平命理之要义核心,明了格局,方可在命学上渐入佳境。最近尝试把徐子平、徐大升所用的格局法分别做个梳理,梳理的过程中,对子平“格局”的概念演变,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,我们也可以在“格局”概念的演变中,去体会子平法的妙旨要义。
徐子平的子平法,是从年命法(虚中法)过渡过来的,带有很强烈的年命烙印。徐子平精通年命,对四柱结构了然于心,而进行了天才式的开创,转换以日为主来论命,这时的子平法,我们可以称之为徐子平法,徐子平法可以单独拿来论命,就像徐子平的年命法,两个都可以单独拎出来用,结合起来,更不必说。(另外:徐子平的年命法,能不能等同于李虚中的年命法,这个还有区别,李虚中是年命法的集大成者,但徐子平的年命方法,可以从他的子平法中去领悟,与虚中法是有不同的。)
关于格局的概念,徐子平并未明确提出“格局”的概念,但是他用的格局思维即是后来徐大升所总结的十八格局,即“三元要成格局,四柱喜见财官”。徐子平时期的“格局”,脱胎于年命法,将年命的天地人三才即三命理论,转化为子平的天、地、人元,在以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为根源,建立以日为主的思想(以日为主,或是借鉴了大六壬日主为主的思维,《三车一览子平渊源注解》中有云“唯徐子平不用岁君为主,取古人壬禄日干加临法,专以日为主”),注重的是三元配合而向官的格局思维,而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“十神格局”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在徐子平注解的消息赋中,我们可以看到正官、偏官、印、财、食之类的术语,但还没有看到伤官、劫财、偏印之类的名称,文中出现的“比肩”一词,也只是对原文的引用,如六爻中“兄弟”的意思一样。十神体系是否构建完整,还有待商榷。有人认为《明通赋》中的十神完备,传是徐子平所著,而且后来的《喜忌篇》《继善篇》都有《明通赋》的重合地方,《明通赋》也有《珞琭子三命消息赋》的影子。但我以为,《明通赋》并非为徐子平所作,徐子平以日为主,用的“财”、“官”、“偏官”、“食”,是延续年命法而立意,因为年命法里已有“正官”、“偏官”的概念区分,而且有“食神”、“财”“正印绶”这类的概念了,(《金书命诀》中有“甲阳木,用癸阴水为正印绶”之说),并不是后来徐大升体系中的十神概念。况且在行文中,徐子平提到正官时,多用“官印”来描述,遇到食伤概念时,用的是“背禄”来描述,这都是带有很强烈的年命色彩,通篇未出现年命法之外的十神概念,比如“伤官”“劫财”“枭”“偏印”等概念。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断,徐子平时,并未创立完整的十神概念,只是延用的是年命法的名称。
命理的十神名称在后来才逐渐形成,其原理或许借鉴了六爻火珠林、大六壬用神取用之法,直到《五行精纪》确立十神时,仍不是徐大升所用的十神名称,而是“不拘十干立为头,二损三食四杂求,见五便为财神用,六合吉庆有来由,遇七鬼名多厄滞,八呼官印六阴收,见九倒食无嘉会,十为生气福千秋。”伤官在年命法中叫杂神、破官、损气,徐子平也未提过伤官的概念来。后僧人道洪传授子平之术于徐大升,我们在《渊源》中看到十神完整定型,而且有了“伤官见官”、“枭神夺食”、“财星破印”之类的十神组合说法。判断《明通赋》应该在徐大升时期,或前或后,因为在《明通赋》里,十神概念已经完整确立了。如果在徐大升之前,那么徐大升的十八格之法,很可能就来自于徐子平注的《珞琭子三命消息赋》和《明通赋》中,因为《明通赋》里有对格局的总结归纳。如果此赋在徐大升后,那就是对徐大升十八格子的总结归纳,而徐大升的十八格,就很可能来自徐子平的注解和年命法了(亦有今人考证源于演禽之法)。明代所编的《渊海子平》中有“子平举要歌”一诀,只有寥寥几句,但确立了子平格局基础,此歌中已有“伤官用财”、“食神会杀”这类的概念,这是后人对徐子平的子平法的概要,并非是徐子平提出的这些概念。
徐子平的方法,我们看徐子平注解的《珞琭子三命消息赋》里就明白,以月气为标尺,丈量禄马(财官)进退得失,用干支显隐,冲合暗遥,即用的是干支二十二个字,讲究干支变化,如飞天、倒冲、遥合、虚邀之类的,以及六壬移换,干支满天飞,这是很深的年命法的技法,就像六爻有飞伏显隐一样,就像易卦有旁通卦一样,命理之法,本身就有很深的六爻、六壬的影子,如本主与世应,六爻之六亲与子平之十神等等。徐子平的子平法,可以称之为古子平法,有很强烈的模型初创的痕迹。其格局思维一以贯之,就是后来《喜忌篇》中的“三元要成格局,四柱喜见财官”。我们来看几例徐子平先师的分析。
例一:假令甲子年、丙寅月、癸丑日、辛酉时,若论官则背禄而不贫,以八字内外三元无戊,兼正月土死,其背禄明矣。却被寅刑巳,丑破巳,甲子遥克于巳,而巳内有丙、戊被刑破,破而飞走出巳,三合就马,巳酉丑月三合,丙就辛酉,戊就癸丑而合癸,癸以戊为官印,此乃无合有合也。
这个例子,用年命法是较为直观的,丙寅食神坐禄,禄马同乡,癸丑支命朝元坐贵人带六合,辛酉生成官星,简单论之可见其富贵显然,子平先师未尝不知。但徐子平用他的子平法来论,癸生于寅月,寅月土死,即背禄(官),认为内外三元无戊(寅中藏戊或因死败不论),但是寅可以刑巳,丑可以破巳(可参考《三命通会》中破官、破财的用法。)甲子遥巳(可参考子遥巳格局),所以巳中丙、戊飞出而各得辛、癸之合。三合就马,这个地方的马,是指飞走的巳为马,被丑酉所合。所以癸得官星。这个命例用的即是后来徐大升《子平三命通变渊源》中的丑遥巳格。徐子平在此例注解后,还提到古歌:“虎生奔巳猪猴定,羊击猪蛇自然荣。”(“生”字当为“牛字”,实际是虎牛奔巳,《三命通会》称之为“虎午奔巳”,午字也应是“牛”字。因为“此格乃辛癸日见丑寅,取寅刑丑合,刑合出巳中丙戊为辛癸官星”,即以寅虎刑巳,而丑牛合巳,虎牛协力求巳,故理应为“虎牛奔巳”方恰。)徐子平此处提到的“虎牛奔巳”、“羊击猪蛇”是后来徐大升十八格中所无,但都是徐子平在用的方法,足以见徐子平用的子平格局法,是非常灵活多变,取法于年命体系。包括“破财”的格局用法,更是年命体系中支命的取财思维。(破财:卯破午未取财看,午未破酉总一般,丑破巳午财来广,酉破辰卯福不难。)或许徐大升就是从这个案例中悟出子遥巳、丑遥巳的格局。
例二:谓如太宰唐公命丙午年、庚子月、壬午日、丙午时,何谓贵?谓壬午日干,起丙午上丙字来克子上庚字,子上庚既被丙来克,则避丙却于午位,壬字乃庚之子,再得丙午时 丙又不与壬位又来子位,二丙在子,皆为丙鼠,两丙皆历贵地,赋云:归道乃水府求元。皆是丙癸造化也,庚午居干又是三奇禄马同乡,此云飞天禄马也,天元动作出入,惟十二支辰不动,为属地也。
此例子,可参考《三命通会》“六壬移换”一节,论天干移形换位之妙用,亦是虚中古法,在六壬移换一节中,有云“古以三命先立主用,乃虚中之奥旨,祸福贫贱,载在方册,无不悉备,今人往往用之不验,惟不知前说之理故也。”徐大升很可能是从中悟到飞天禄马的格局,也就是说徐大升的十八格,也多参考了徐子平注解的消息赋。
例三:又如乙酉年、癸未月、庚戌日、甲申时,阴男命,气深,九岁运逆行,以生日庚戌下取火库为官印,又六月生,亦是生月带禄也。三十九岁大运到庚辰,乙庚合,小运甲辰,并天地六合之上,未可言吉也。以当生六月气深,运到庚辰,辰冲戌,辰乃水库,水克火,三合甲申水长生,两辰冲戌,破官印,则为凶会又曰祸并。
这一例中,我们可以看到的有几点,一是徐子平重月气浅深,在注解中,这个月气浅深的思维在很多例子中都有体现,月气浅深决定了财官的发荣以及大运应期的先后,有心者可留意。二是徐子平用的小运,是年命法的小运,即男一岁起丙寅顺行之类,后来醉醒子革新了子平的小运起法。三是看命思维,是搜用三元以求财官,这一例明见财官,故不用干支虚邀暗冲。当然,徐子平还用胎元,在他处有所体现。
年命法在徐子平思维中的体现,有两处注解是更为明显的。一处是注解向公安抚命,一处是徐子平注解“至若人疲马劣,犹托财旺之乡”一句,这一处是这么注解的:
“人疲者,人元疲乏也。马劣者,所合之辰马弱也。如甲午生人,运行西方,午为人元属火,火到西方死绝,人疲乏也。甲以己为财,午内有己土,己到西方,亦自衰败,马劣也。午虽疲乏,犹赖西方金旺为财,秋金怀壬癸,亦可与己破鬼生财”。
甲午运行西方,地支午火死绝,午内有人元己土,到西方申酉之地,土亦衰败。但午火以金为财,故西方之地,为财旺之乡,且金旺则能生水,秋金怀有壬癸之水,对于己土而言,是可以克制木鬼而为生水财,所以说与己破鬼生财。这个思路明显是把年命法干、支、纳音三元的用法,直接嫁接到子平中干、支、支藏人元的三元用法了,因为年命法分三命可以各取其财。这种论法,今人多用于把日支做为手段,甚至日支之藏干为我之手段,去获取所求之物,但不会再用以日支立极去另外取日支的财官了。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子平法初创之际,还有很多明显的年命影子,有些地方可能是有待商榷的,但不影响徐子平先师成为宗师级别神一样的存在。
“且如向公安抚命:戊寅年、甲子月、乙丑日、庚辰时,何以为贵?戊以乙为官印,乙丑自居官乡,乙见戊为偏官,戊居寅为禄位,又见庚辰时,乙丑见庚为官印,庚自居辰,辰中有乙为财帛,乙丑六合甲子月,是乙见鼠贵,则知宗族贵家,是名乙戊向庚,为三奇之贵也。不惟只此,而又金土之气坚润,十一月生,五行藏蓄唯忌逢火,其时火死水旺三任方面,可应出群之器,余可例求焉”。
此处是四柱各立太极而分论之,各配其财官。戊以乙为官印,乙丑自居官乡又见庚为官印,庚见辰中乙为财,见乙丑为财星带贵,乙戊为庚财印,乙戊向庚。这种四柱各立太极而分别论其成败的思维,来源于年命法,年月日时胎,各立太极观其吉凶祸福,我们在四家注的消息赋中可以体会到这一深意。这仍然是继承了年命法视野而应用于子平法的体现。
徐子平的子平法的全貌,我们可能看不到了。但其易理深厚,不是无根之水,如果要搞懂这些,不仅要精通虚中之法,可能还要追溯至李泌、郭景纯、管辂的命理研究,以及去深究汉易易理,或许自会通达其理。
到了徐大升时期,徐子平的子平法,格局被传承的很好,比如渊源十八格。徐大升把格局之法拟为十八格这一范式,是贡献但也是局限,因为徐子平的格局用的更灵活更具变化性,必然不止十八格。徐大升未必不知道这个道理,他拟定十八格,或许是为了让后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,因为徐子平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,在学习的过程中,是需要落地去研究的,这十八格就是个基础范式。但我们读《三车一览子平渊源注解》一书,发现徐大升所举的例子,基本上是带有很强烈的年命色彩的案例,而用子平法分析的案例,更多是在套用十八格局,以及十神的组合吉凶,比如伤官见官,财星破印之类。他自己批命时,应该是年命法和子平法同参。但他的子平法,虽承继于徐子平一脉,但是和徐子平的方法有区别的,在徐子平及之前,干支的用法是非常灵动的,个人认为有很强的汉易的思维,京房易的思维。比如,为什么能飞天禄马,为什么能倒冲成格,壬生子月,子为什么能冲出午来被壬合。徐大升的十八格之法,将徐子平的心法化为范式,但徐子平是只有心法没有固定范式的,变化在心。在徐大升这里,传承的虽然不错,但是有意无意的给固化了。所以我们如果只用徐大升的子平法,算命是不太行的,而且徐大升明言不用纳音、胎元、小运,但徐子平仍是要用胎元、小运的,这里要明白的是,只是徐大升在子平法不用纳音、胎元、小运,但并不代表他在年命法体系不用这些。所以整体来看,徐大升的子平之法,只是对徐子平的子平法总结出了一定的范式,但同时也狭窄了徐子平的子平格局用法。
徐大升时期主论十八格,如正官格、杂气财官、杂气印绶、印绶格,这些是与六乙鼠贵、飞天禄马、倒冲、遥合诸格混为一谈而成为范式来论格局,为什么说“混为一谈”?《继善篇》云:“三元要成格局,四柱喜见财官”。这个地方,格局和财官是并列的,我个人觉得三元要成格局,指的是干、支、藏干,即内外三元要形成一定之组合以向财官,即飞天禄马、倒冲、遥合之类方可称之为格局,目的是为了“向官”;而四柱若明见财官,财官既已显明,犹如人已达致贵之目的,又何必再去费尽周折而向官致贵呢?所以此处的“格局”和“财官”,都是一样的,最终目的就是“向官旺以成功,入格局而致贵”,也就是“向官旺”,所以徐大升把财官印也列于十八格之中,就是所有这些向官旺的路径,统称为“十八格”,这是徐大升的格局认识。这也是有道理的,只是我们要看到其中存在着把“格局”和“财官”合并的思维。明白此理,我们再看如下赋文,就一目了然,比如醉醒子《气象篇》“古之论命,研究精微,则由体而该用;今之论命,拘泥格局,遂执假而失真”这样的文句,旨在教大家破除执泥三元变化而成格局的定式。《玄机赋》云:“有官莫寻格局,有格局不喜官星”。《巫咸撮要》云:“论财官不论格局,论格局不论财官”,《金玉赋》“无财官而有格局,青云得路;无格局而有财官,黄甲成名。财官格局俱损,不贫寒乃功名蹭蹬之夫”,这几句将财官与格局并论,这里面的格局,明显即是飞天、倒冲、遥合之类,强调成格局和见财官要占其一,方能向官而生。
徐大升论格局,专执十八格,比如论梁丞相命:丁未、癸卯、癸亥、癸丑,即以倒冲格来论,亥冲出巳官而丑以合之。遵循的就是《喜忌篇》开篇所云:“四柱排定,三才次分,专以日上天元,配合八字支干;有见不见之形,无时不有;神煞相绊,轻重较量”。一上来就搜检三元,不见财官即冲而合之来论格局,这是当时论命的流行格局法,也是徐子平的格局思维的体现,如果说徐子平的格局思维是飘逸潇洒而有理致的空灵,那徐大升则是一招一式都在沿着徐子平足迹行走的踏实。
同为南宋,在徐大升之后,西蜀易镜将十八格定为六格,子平格局法取得了飞跃式的突破。“是西山易鉴参透玄机十八格,内取六格为重,用相生定格合局。仍用年日下以推轻重浅深,万无一失。”“西山易鉴先生得其变通,将十八格分为六格为重:曰官、曰印、曰财、曰杀、曰食神、曰伤官” (《渊海子平·宝法》)。其实西蜀易镜是对徐子平重视月气继承和阐扬,而徐大升对月气的关注似乎不高,虽然《继善篇》有“先观月令乃提纲”的观点,但是徐大升并未深究月令而取月令的十神格局,徐大升对格局的关照更多是继承了徐子平格局三元财官的思想。所以我们会看到徐大升把各种月令的都归为杂气财官格。西山易镜则深究月令而立六格,易镜和大升分别从不同的方向,去论述格局向官而生的思想。比如癸丑生于丙寅月,易镜的思维是伤官生财,财旺生官;但徐大升的思维,也是丑遥巳格以向官。易镜是从所见之形去论,大升是从不见之形去论,一明一暗的两条线去论格局。后世子平十神格局法能如此繁荣,将人伦六亲六事演绎的出神入化,易镜先生,可以说居功至伟。
所以西蜀易镜的出现,使十八格的范式格局与六神格局论法逐渐剥离分开来,由月令出发,去抵达向官旺的结果。格局法从此由见不见之形的明暗局交织论法,变成了所见之形的明局论法。
我们在明代编写的《渊海子平》上,可以明显看到这种思维倾向。《渊海子平·宝法》“子平一法,专以日干为主,而取提纲所藏之物为令,次及年月时支以表其端。凡格用月令提纲,勿于傍求年日时为格,今人多不知其法,于此百法百失”。其中“凡格用月令提纲,勿于傍求年日时为格”,十八格局已经演变为月令格局了,也就是在明代的时候,已显然不拘于十八格、三十六格之说(杨淙编《渊海子平》而合并三十六格),而是开始沿着易鉴先生的路子,从月令提纲中取格的专求月令的格局思维。这个思路,继续深化,在清《子平真诠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,财印偏正、月劫、建禄格完全体现出来,也就是完全是月令十神取格。所以明清的格局路数,和宋时徐大升的已然有别了。
所以这个过程里,我们可以看到,子平法的格局主要是徐子平的原子平法格局思维,窄化为徐大升的十八格,然后在西山易鉴对月令的探索中渐渐演变成了六神财官印食伤煞,最终在清沈孝瞻时期演变成了财(正财、偏财)、官、印(正印、偏印)食、伤、煞、劫、禄的十神格局。今人所学的子平格局,基本上就是明面上的五行十神格局,配合干支体象,五行喜忌,刑冲破害,干支关系和意向,在明论干支十神的现代子平格局论法了。简单总结即是,徐子平三元财官格局思维——徐大升三元财官十八格——西蜀易镜月令六神格局——沈孝瞻月令十神格局。
在两宋时期,理学的成熟,易学的发展,对天、地、人三才的研究,对天文历法的研究,都相当深入了。各种术数模型程式基本固定下来了,无论是星命法、子平法、年命法、六爻纳甲、六壬奇门等等,都基本或早已完备。后面就一直在原有基础上纵深某个点位,就像芯片被独创出来后,后面一直在精确纳米级别,即原理都固定下来了,后来改进的是工艺。我们现在学的子平法,很精细亦很精密,在民间命理中,五行十神模拟社会分工人伦秩序的论法超迈古人,对年命神煞的理解和用法颇为独到;在书房派中,天干五行体象研究至微,如《穷通宝鉴》。
在清末以及民国时期,子平法已融合了十神格局、干支体象、神煞、干支刑冲破害,甚至结合星命而论其得失,在致用的这个方面,已经发挥的神乎其神了。表面来看,不用管什么飞来飞去的倒冲飞天虚邀,似乎就用五行干支就好,但实际要兼顾的内容很多,十神格局、干支组合、干支意向等等都要非常审慎细心的拿捏,需要学者既具备疏阔宏观的思维架构,又需要有细腻缜密的逻辑形象思维。现在有很多书房派高手,喜欢这种纯干支子平法,就是研究明见的干支,用五行干支意向、十神组合,连纳音、神煞、小运、胎元统统不用,想把干支发挥到极致,这种高手,要有极高的读象能力,才能在断对吉凶的基础上,又断准具体事象,这是极难做到的。另一种高手,就是年命纳音法和现代子平法合参,主本同看,年定大象吉凶,子平定细节,准确率也颇为可观,但需厚积薄发。难能可贵的是,现在也见到有盲师用的是年命法配合子平大升法,也能运用的得心应手,颇得旨趣。
无论是年命法、徐子平法、徐大升法、沈孝瞻法,还是穷通法、神煞法等等,都是以格局思维为主导,理清格局流变,万法自可归宗。无论走多远,当我们回首溯源时,深情凝望徐子平先师的飘飘衣袂,依然能看到衍生子平命理万法的太极图腾。
本文作者含章先生,微信: mingyuelouzhur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