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首

关键词

 元首

四课阴阳一克下,卦名元首是初神。
臣忠子孝皆从顺, 忧喜因男非女人。

上即为尊下卑小,斯为正理悉皆真。
论官先者当为胜, 后到之人理不伸。

元首课:凡一上克下,余课无克,为元首课,凡元首课, 天象君,地象臣,以上克下犹如犹如领导、上级、长辈给你下命令, 属于被动执行,测事有不心甘情愿的意思在里面或者事情比较被 动。由于是上克下,犹如君克臣,顺其势,上为客而地为主,上克 下利客先动。《六壬订讹》中言,一上克下而上休囚死气下却旺 相德合岁月建,反主上虽制下而下不受制,不可执一而论。

六壬大占云:观四课之中有天盘之神下克乎地支者,为上克乎下,是名元首。理正名顺,上行而下效,如风偃草,庆赏刑威,无不悦服,所谓杀之而不怨。盖一君之象,元首也。

比如说“元首”之人,他的说话,他的行动,表现出来就是有主见,有活力,深入浅出。他的实质是得先天之气至为清纯,神气专注,合于天道,生命力极为旺盛。他在他最精力旺盛,最有活力的时候,表现出来是“元首”正格的的情况,在身居旺势或者旺地一段时间后,就会表现为“元首过”。反过来在长久的衰势或者衰地时候,又会表现为“元首不及”这种状态。
  关于“元首”的例子,可以举出很多。一些英雄人物这种类型很多。年轻的时候,英武豪迈,南征北战,成就大业。中年成事以后,众人拥戴,逐渐刚愎自用。老年衰弱以后,醉心神仙方术,入虚无漂渺之境。
 

六壬大占 回复

“十课三论”就是比附六壬九课的道理,也就是把人以六壬十课分为十种类型。在这十种类型的基础上,按照古人的传统,又生出三种副类,即得其“正”,得其“过”,得其“不及”三种类型。这样的话,就把人分为三十种类型。
  “正,过,不及”三论,人秉天地之气,有其正,有其过,有其不及。这就和做饭一样,有时候,火大一些,有时候火小一些。同样的材料,火候不一样,做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,但总还是有点相似的地方。我们把火候正好的那一种称为“正”,火候大了一些的称为“过”,欠火候的称为“不及”。这是静态的分法。
  在现实生活中,阴阳的流布是错综纷纭的,是相互转化的。所以固定的某个人来讲,在一段时期,在一个环境下,可能表现出“正”的状态。在另一段时间,另一个环境下,可能就会表现为“过”的状态。尤其同类三格是极其容易转化的。
 

什么是真元首?如日用神年命值旺相气,乘吉将,更逢富贵、⻰德、时泰、三光、三阳、官爵、高盖吉课,有一助之,则有乾之九五“⻜⻰在天。”云⻰⻛⻁相从,大人之象也。

元首课,日干、发用、年命上神又为旺相,又乘吉将,再遇到大吉之课, 是旺上加旺,吉上加吉,元首课的吉象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。乾卦有七个爻, 每爻的爻辞都不相同。九五爻⻜⻰在天,就是乾卦君阳之象最高的体现,所以元首之吉,象九五。云从⻰,⻛从⻁,明君当位,大人显达,前呼后拥,一片吉祥之象。
    
    什么是假元首?郭御⻘引《通龟订讹》说:“此课大象,顺利十分,然或得凶神恶将,三传不顺,反主下顺上而上不从。又如一上克下,而上休囚死气, 下却旺相、德合、岁月建,反主上虽制下,而下不受制,未可执一也。”
    这是假元首的两种情况:
1、上乘凶神恶煞克下,下虽驯顺,但上不行正道,残下以逞,虽暂时无事,但竭泽而渔,不能⻓久。
2、上休囚死气,下旺相、德合、岁月建。上力弱、德薄、不能服众,下力强、德厚、势力强盛,必是尾大不掉,纲纪紊乱。所以《心印赋》说:“元首象天,象天者先喜而后忧。”辨别真假,是学习课体的重要内容,也是提高壬占水平的必由之路。一般地,《课经》每一课都会进行真假鉴定,然后引《六壬心镜》、《六壬开云观月经》、《通龟订讹》、《六壬袖中金》的论述来加以补充说明。元首课,只讲了真,而假则在《订讹》和《袖中金》中提到。
以上所列的几种壬书,在论述同一课体是往往有不少重复,但有很多内容是从不同⻆度讲的,所以要注意,不能取此而弃彼。
一般地,《心镜》的讲法简要,而《订讹》最为深入详尽。元首课的补充材料《心镜》、《订讹》、《袖中金》均与前面论课名和辨真假时差不多,这里不再重复。但《观月经》却提到了壬学的另一重要内容,即克应问题和发用问题。
“课中一克下,元首卦本宗。起岁年华问,逢蟾月里寻。传辰旬内应,值日目前辰。气动蟾分体,候来旬折身。诸卦从此起,万类若通神。”太岁发用,事应年内;月建发用,事应月内;日支发用,事应旬内;日干寄宫发用,事应本日。中气发用,事应半月;候首发用,事应五日之内。
什么是候首?遁干为甲、己的就是。
这个克应原则,直接套用,“时灵时不灵,大多时候不灵”。克应是壬占的难点,我们能讲的只能是一些原则。大原则:先据气势定迟速,再找转折点定应期。这事是大,是小,是快,是慢,大体应在年内,还是月内,还是几天之内,由课传气势而定。旺则速,衰则迟。⻁⻤发用则速,⻰父发用则迟。火神火将则速,土神土将则迟,等等。
转折点,有多种看法,三传合局处旺地,要死绝之时;无气,要旺相之时。空待实,墓待冲。建前一辰发用,事应次年、次月、次日;建后发用,事应当年当月当日当时。勾陈克玄武,捕盗就看勾陈乘神的五行数,等等。
“起岁年华问”这个法子,既给我们提供思路,也给我们提供方法。比如, 太岁发用,事应年内,那必须是这事的时间较⻓,如果是个事近事,太岁这个象压根就不看了。二是课传的气势也体现此事较迟缓,年内才行。日寄宫发用时应当日,课传一定要有速象。有的时候,几个象组合在一起,也是定应期的方法。
比如占在外的行人,课传中同现如下几个象:1、驿⻢临支;2、驿⻢发用;3、三传传进而中末空亡,可断当日便归。驿⻢为行人,支为家,⻢加支为人到家。驿⻢发用,中末空亡,三传不离四课,到家不动了。在外行人,遇退则归,遇进则不归,但此课传进而中末空亡,行人不能再前进,只能回来了。
比如庚午日三传申戌子。这里,倒是恰好是干神发用。
课象不同,占法各异。
“旺气言官职,妻财相气论。死言丧者起,囚动⻅官刑。休气忧病患,诸家卦备陈。得旨从天降,不误后学人。”这是占来意的一些方法。
时令旺气发用,且作日官,来意为官职之事。如戊日春占,寅卯发用。
时令相气发用,且作日财、父母,来意为求财之事。如壬日春占,⺒午发用;或是戊日春占⺒午发用。生气也是收入,故也是求财。
时令死气发用,且为日⻤,主死丧;时令囚气发用,且为日⻤,主官司刑罚。时令休气,作日⻤、脱气,发用,主有病患。
这种解释,相对来说比较合乎五行之理。但来意的占法多端,且难度相当大,这个不必作为学壬的追求。
元首课我就说这些,大家有闲的时候,请读一读易经的乾卦的卦爻辞和文言传的乾卦,体会六阳升天的气势和“夕惕若,厉”、“亢⻰,有悔”的持盈戒满。